关注我们:
各店联系方式
品牌服务电话:
400-029-0032
瓦库首页
瓦库是什么
瓦库发展
图说瓦库
瓦库1号店
瓦库5号店
瓦库6号店
瓦库7号店
瓦库8号店
瓦库9号店
瓦库10号店
瓦库11号店
瓦库12号店
瓦库13号店
瓦库16号店
瓦库18号店
瓦库19号店
设计解读
瓦库茶课堂
对话瓦库
瓦库艺品
瓦库投资
发展规划
在线留言
中国名茶介绍
泡茶技巧
饮茶知识
饮茶礼仪
漫漫讲茶
23
“和、敬”精神的自然流露
来源:
|
作者:
proa4bbc2
|
发布时间:
2016-11-25
|
1864
次浏览
|
分享到:
“和、敬”之为茶德,古今中外皆同。
客来敬茶,以共青团示礼,增进情谊,互爱同乐,是茶德的基础。但是,这种“和敬”的情调,在普通饮茶法中,只能借助外在形式予以体现,难于融入茶艺本身。正如明冯可宾《(山+介)茶笺》中所言:“茶壶,窑器为上,又以小为贵。每一客一把,任其自斟自酌,方得其趣。”用茶壶如此,用大杯、盖碗亦一样。一人一器,各自为饮,趣是得了,但在体现“和敬”精神方面,难免带来某些局限。
《茶经.六之饮》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意思是说:一“则”茶末,只煮三碗才能使茶汤鲜爽浓烈,较次的是煮五碗(因为“茶性俭,不宜广”)。如坐客为五人,就煮三碗分饮;坐客有七人时,则按五碗均分。可知在陆羽的时代,社会上通行的是“差额品饮法”。既然有差额而不是人手一碗,品饮时就必须互相谦让,故“和敬”精神就很自然地贯串在整个品饮的过程中。
古人饮茶,喜清静面不喜杂沓。明屠本畯《名(草头名)笈》谓:“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陈继儒《岩栖幽事》云:“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得名施茶。”潮人亦有谚曰:“茶三酒四‘踢跎’(借音,意谓游玩)二。”因为饮洒往往要行令、赋诗,每人一句,四人正好凑成一首绝句:游耍时人多意见难一致,故以两人为宜,既不寂寞,又可免去无谓纷争。而饮茶时确以三人为宜:因为茶性不宜广,三、四轮后,茶味渐薄,人如太多,后饮者只能享用淡茶汤,有失礼客之道。人太少了,每轮必饮,又觉孤寂寡欢。但这公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论,并不意味着工夫茶座有只限三人的规定。
工夫茶的冲罐有单杯至四杯等规格。一般是:三人用二杯壶,四人用三杯壶,五人以上用四杯壶。这样,当每一轮茶洒罢,总有一位座客要轮空。因此在斟完首轮茶之后,小辈必敬长辈,主人要让客人,便成为不成文的品茶规范。其后,则主客互让、长幼互让,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和融气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体现。
饮茶往往能造成一种人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良好氛围,营造宁静祥和的境界。这是茶文化中的共性,不是工夫茶所独有,故此处不详加讨论。
上一篇:
发烧别喝茶
下一篇:
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