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品牌服务电话:400-029-0032
对话砖瓦—建筑元素与社会情感实录(十五)
来源: | 作者:proa4bbc2 | 发布时间: 2016-05-28 | 1869 次浏览 | 分享到:
  后来有了瓦库二、瓦库三、瓦库四、今天在郑州的是瓦库五,下一个是瓦库六在南京,瓦库五也是目前瓦库经营空间最大的一间,并被更多的有相同情感同类们所喜欢。

  刚才肖老说提出财富划分的新规责,不再是以钱的财产来划分阶级和同类,而是以情感文化来划分你的同类,情感跨越了年龄、性别、财产、学历、民族等等界定,约定我们的新标准是文化情感的趋同情。所以我相信“瓦”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元素,集合社会情感相同或相近的人群的商业空间,是城市商业发展的需要。

  今天会聚这么多著名作家、评论家和两地大牌设计师,对砖瓦的认同和文化情感的提升,让我学到太多知识,专家们对瓦库给予的认可和批评意见,我会与我的瓦库团队们认真总结,隔合,把瓦库继续深入下去。最后我在此代表瓦库设计与经营的队友们感谢大家莅临。

  李建森:《室内》杂志的两位美女编辑,也可以选个代表讲一下。(对方说:不了,回头把报道做好)下面请生活月刊策划人发言。

  张放(生活月刊策划人):刚才听了余平老师的发言,对我产生震撼的是余平老师的思想,我感觉他的思想非常伟大。瓦本来是应该在屋顶的,但是在瓦库,从屋顶走到了墙上。在瓦库,砖瓦是整体变成了一种切片,为人们建立了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去影响我们对历史、对知识、对经验,甚至对审美的理解。

  第二,我觉得余平老师这种精巧的东西,还在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结合在一起,这种整合和对接特别高明。这两点对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也是头一次见余平老师,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艺术家的这种质朴、执着,对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震撼。余平老师真的用心了,把复古的砖瓦变成了时尚的艺术,他对砖瓦的这种感情,把一种远的东西又拉回来,赋予了对砖瓦的重新认识,产生了温暖的情感,焕回了我们内心的情感。

  第三,至善者非穷财。余平老师也不是大款,不是腰缠万贯的企业家,但是我觉得他这种思想的力量,对商业模式的全新创造,这种商业思想在这个社会上一定会为更多的文化人所认可。我也希望瓦库能够像星巴克一样,在卖茶的同时,更成为输出余平老师商业思想的窗口。谢谢大家。

  李建森:最后请来自西安的宋宏伟设计师发言。

  宋宏伟:从余平老师开始设计瓦库的时候,我们常在一起沟通,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与,但是对余平和瓦库一直关注。余平老师对瓦独到的理解,把普通瓦上升为空间中的艺术品,我十分的敬佩。在这里再次对他的智慧表示敬佩。谢谢。

  李建森:今天,与会的各位专家就砖瓦展开主题对话,大家就砖瓦所衍生的情感怀旧、技术传承、符码演化、精神旨归等,都做了深入的研讨,我听了也很受教益。

  大家的共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关注建筑的精神性存在,建筑是有生命力的,从砖瓦开始,所有的生命活力,都会依附于社会情感,二者密不可分,互为作用。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的建筑要在传承的基准上创新,在创意的构想中传承,只有这样,我们的建筑才会有生命情怀和人生意识,它才是一个活体,能让我们心生仰望的活体。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多一些砖瓦等传统元素,这是建筑的血脉和文脉。上帝创造了乡村,而人只能造出城市,借这个伟大的断言,我们更愿意看到今天在场的建筑师、设计师、作家的笔下所诞生的作品,既有城市精神,又有乡村情怀。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为这次对话付出辛劳的所有工作人员,谢谢大家。